11月6日,浙江省在進博會期間的重磅活動——浙江-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正式舉行。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作為現場首位特邀嘉賓上臺發言,雖然在人們印象中宗慶后是一位傳統制造業企業家,但他卻深諳如何讓傳統制造業插上數字翅膀。有意思的是,對接會現場的德國西門子公司與娃哈哈精機公司的合作正是中德合作的樣本。
“在業界,在杭州,娃哈哈一直被標定為一個制作飲料和食品的傳統產業,實際上,娃哈哈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飲料和食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工程項目已有20多年,娃哈哈在數字經濟發展領域已取得一些成績?!弊趹c后理解的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就是數字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是傳統制造技術的精細化、精益化、數字化和標準化,再加上網絡化和智能化翅膀,促進傳統粗放制造產業向集約化、精細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娃哈哈的數字化變革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宗慶后回憶,娃哈哈早在1998年就開始了信息化之路,最早建立了進銷存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近年來,娃哈哈積極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積極重建綜合化企業信息管理系統。
這幾年來,娃哈哈嘗到了與德國企業合作的甜頭。宗慶后說,自2016年開始,娃哈哈就在西門子公司的支持下,自主開展了智能化、數字化樣板工廠建設,在杭州喬司基地建成一個高度自動化的數字化樣板工廠。通過MES制造執行系統的各種模塊的擴展,比如在線生產管理模塊、在線設備管理模塊、在線質量管理模塊以及在線能源管理模塊等建設,成功打造了運轉速度達到每小時54000瓶瓶裝水產能的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數字工廠”。這個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受到業內同行的高度認可,并入選全國首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中國企業對于數字經濟高新產業技術有哪些普遍需求?宗慶后認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盡管中國制造業產值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但是分布的大量中小制造企業,缺少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設備,這正是德國企業可以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巨大空間。中國為數眾多的傳統制造企業正期待著德國企業協助他們開展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完成從客戶訂單、銷售調度,到生產排程、智能物流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統改造,完成制造工廠內智能監控、自動化流水線、自動化物流、以及物聯網通的系列工程改造活動。
“娃哈哈期待與更多德國同行一起合作,在食品保健、生物技術、傳感技術和智能制造領域,特別是在物流裝備、物流自動化領域,比如在自動導引的智能鏟車開發上,尋求合作,一起做大中國市場,積極拓展國際第三方市場?!弊趹c后說。
上一篇:杭州中車第三屆職工運動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