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報記者曾蹲點調研傳化,以《我的企業我的家》為題對傳化和諧勞動關系進行了報道。
7年后,浙報記者再次來到傳化,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傳化,正在發生蝶變。
7年后,傳化步入而立,從一家以傳統化工、物流、農業為主的大企業,蝶變成互聯網色彩濃厚、志在構筑產業大平臺的高成長性企業。
隨著事業的發展,傳化的和諧勞動關系也發生了升級。
對員工來說,以前,企業就是“家”,現在,企業除了是“家”,更是“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企業高速發展與員工自我價值實現同頻共振,公司的產業轉型與員工的自身轉型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和諧共贏!
從“家文化”到“創舞臺”,傳化正在用自身的案例詮釋新時代的和諧勞動關系。
就在今日,浙江日報以《我們的企業 我們的舞臺》為題報道了傳化的和諧勞動關系,以融媒體形式在報紙、網絡、客戶端等平臺進行了全方位報道,詳細剖析了新時期和諧勞動關系在傳化演繹出的新答案。此次報道是浙報“深化走轉改 迎接十九大”的專題報道之一。
浙報此次用舞臺之變、轉臺之艱、創臺之夢三個維度解析了傳化背后的“和諧密碼”。(以下為浙報報道部分摘取,記者張燕、管哲暉、戴睿云、蔣蘊)
舞臺之變
7年來,傳化產業、員工的結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去年,集團營收增至330多億元,今明兩年預計將實現跨越式增長,物流已開始超越化工成最大產業板塊;員工規模接近翻番,至1.3萬人,“85后”“90后”占六成以上,本科學歷以上占比從23.5%提升到42.4%。
“2010年以來,我們用于改善員工工作和生活環境的硬件投入近20億元,累計增加員工薪酬6億多元,員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長10%以上。在一如既往保障、尊重員工權益的同時,新時期的傳化更關注如何用新的事業舞臺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眰骰瘓F董事長徐冠巨說道。
“傳化如何才能不辜負這樣的肯定和期望?”“和諧勞動關系的持續投入,需要企業實力支撐,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傳化如何讓員工在時代的變化中成長?”……
“外人看風平浪靜,內部則翻江倒?!?。著眼未來的大討論和反思,2010年起在傳化持續兩年。轉型之路日益明晰:2011年起,傳化開始向建設線上線下聯動的智能物流平臺型企業轉型,并帶動化工、農業等板塊轉型升級。
在傳化,組織架構隨員工內部創業需求和成效而變化,一年調整幾次成為常態?!斑@幾年公司事業版圖擴展后,我就想,有什么事我可以干?”“80后”張寒冰說。去年還是“傳化智聯”人力資源副總的他,提出把傳化在全國的倉庫變成智能倉庫系統的“云倉”計劃。他從兼職到轉崗,云倉也從幾人項目組到40人的項目部、事業部——不到一年,就從一個創意成長為“傳化智聯”布局的重要一子。
轉臺之艱
俞順紅是傳化1992年引進的首名大學生,2015年,根據集團發展需要,時任傳化合成材料常務副總的他和化工板塊其他11名“老將”,集體轉戰物流板塊。他二話沒說,遠赴“成都傳化公路港”,從基層管理干起。
俞順紅將化工車間的“改善文化”和精細管理帶到了成都。在他的鼓勵下,300多名員工提出3000多個改善方案,其中油服平臺建設方案已成為公司重點創新項目,月交易額5000萬元。成都公路港營業額連續兩年增長10億元,承載了西南地區大量公路貨運物流,俞順紅也成功“轉臺”成為傳化網四川大區總裁。
“企業轉型中最棘手的和諧難題,就是如何讓老員工不掉隊。俞順紅轉型初期也沉重過、擔心過,如今他新事業發展順利,是自我學習和組織支撐共同作用的結果?!眰骰瘓F黨委書記陳捷說,傳化的9個產業黨委、90個黨支部發揮了引領作用,并在集團內部營造擁抱變化、順應變化的氛圍,他本人就常和老員工談心。
如今無論在傳統板塊還是新興板塊,許多老員工都成了企業轉型創新的參與者、推動者。
“80后”儲德國,進傳化9年,從普通工人成長為廠長助理?!霸谟械钠髽I,打工只是打工;在傳化,企業鼓勵你去學習、成長、創造?!彼麖牧汩_始,通過企業組織的技校學習取得了高級技工證書,企業也為他打開了薪資和職業向上“雙通道”。
傳化學院院長謝萍說,2010年以來,傳化用于員工學習發展的投入逾1億元。
創臺之夢
“成為命運共同體是員工企業社會的共贏”
“90后”傅凱飛工作的第三年,就成了傳化下屬公司的股東——這是傳化鼓勵員工創造事業舞臺的一個典型。
2014年大學畢業進入傳化,“想干好一件事”的他成為內部創業項目——同城貨運平臺“易貨嘀”3個創始人之一。今年6月,“易貨嘀”正式發布股權激勵計劃,他成為幾十個股東之一。
從商業模式的設計到分配激勵、文化建設……傳化建立了讓員工自主管理的機制,從而把基于“利益共同體”和“事業共同體”的“命運共同體”真正做深做實。這樣的“伙伴”關系、造夢舞臺,讓曾跳槽到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員工秦愉又回歸傳化。他從一個創意開始打造的“易貨嘀”,3年后已覆蓋29個城市,平均單月平臺交易額逾7000萬元,他也成了“易貨嘀”CEO。
傳化,用心孵化員工的“智慧”,裂變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目前,公司在孵創客項目多達60個,分布在物流、化工、農業各板塊,另有11個項目已成長為獨立公司。傳化員工在內部股權投資上已經達到6個多億,有10%的員工成為股權、期權持有者和創客計劃的受益者。
命運共同體建設,還延伸到整個產業生態圈。李俊亞是傳化網平臺上近300萬貨車司機之一。以往他總是為貨源擔憂,通過努力成為“易貨嘀”金牌司機后,在傳化司機學院接受培訓,月均收入從7000元上升到2萬元,還帶動7個老鄉、親戚就業?!敖酉聛砦疫€要組個車隊,接大單子?!彼f。不光對司機個人,在杭州,“傳化公路港”重點培育了數百家成長型中小物流企業,產生了至少7家營業額近億元的物流企業……
“讓每個在傳化工作的人、在傳化生態圈上的伙伴,都成為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為社會打造更廣的和諧產業生態,是傳化更大的夢想?!毙旃诰拚f。
2010年,浙報記者就曾走進傳化蹲點調研。7年的時間,傳化在記者眼中到底變了什么?(以下文字 記者 蔣蘊 陸文琳)
記者手記
“打造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用黑科技服務黑科技”、“跨平臺協同需要大數據預測”……聽到傳化員工討論工作時蹦出這樣的話語,記者仿佛置身一家互聯網公司。
記者手記
這7年,傳化已經很不一樣了。它經歷了產業轉型的深層次革新,爬坡過坎,構建了嶄新的布局。同時,你還能感受到這里與眾不同的氣息——語速快、走路快;點子多、創意多;想干事、能干事……傳化營造的生態圈里,每個人都生機勃勃。
記者手記
傳化是一個孵化器,從供應鏈到消費端,整合了各種要素,促進高新產業的集聚;傳化也是一個大平臺,改善了員工的生活,服務了客戶的生意,幫助了合作伙伴的經營,也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效率更高。
記者手記
傳化構建的新型和諧勞動關系范式,因為尊重人、理解人,成功地激發了人的最大潛在價值,使得所有的變革和想象,都陸續清晰和實現。每個企業的傳奇,都是一個個平凡人創造的——傳化深切地理解了這個道理。
來源:傳化